2012年,谁在大口蚕食银行信贷?
这个主体丰富且多元:债券市场扩容,挤压银行的大企业和融资平台贷款;保险债权计划兴起,正在抢食基础设施融资;融资租赁行业疾进,改变着设备、固定资产贷款格局;房地产等企业中,信托在将银行挤下长期贷款前五名的行列……
存款不停地以同业资金的形式流出银行,贷款不断被直接融资侵蚀。商业银行不得不比以往更加重视与金融同业的利益合作关系,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利益链条也在不断重构。
典型例子是,不少商业银行从今年开始将同业部从公司业务部独立出来,专门拓展和保险、租赁、信托、、期货等机构的同业业务。记者获悉,其中一家上市银行今年已经在保险债权计划、租赁公司授信等方面屡有斩获,总合作金额超百亿元。
“我们牵头做保险债权计划,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利用我们的渠道和担保,同时我们收取担保费和大笔存款,也维护住了客户。”上述上市银行同业业务一位人士称。而同样的利益勾兑,在新崛起的融资模式之间亦可觅其踪迹。
分羹1.4万亿租赁贷款
汽贸龙头庞大集团的2012年中期报告,几乎颠覆市场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原有印象。
据庞大集团披露,截至今年6月末,其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总金额前五名依次为中国民生银行、信达租赁公司、长城国兴租赁公司、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和兴业租赁公司,租赁公司以三席占据了其中的主角。
上述几笔租赁业务均发生在2011年末和2012年,租赁融资挤占银行贷款的趋势越发明显,而庞大租赁的案例并非少数。
根据中国租赁联盟的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国在册运营的各类总部融资租赁公司约430家,较年初增长45.3%;同期,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14000亿元,较年初增长幅度为50.53%。其中,截至今年上半年,银行系租赁公司总资产规模突破6600亿元,占全部融资租赁资产规模的一半以上。
从渗透率上看,发达国家的融资租赁渗透率至少在1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30%。但中国公司更倾向于从银行借款,在租赁渗透率上,目前仅有4%至5%,未来颇具市场发展空间。
这个飞速发展的行业,正在悄然蚕食原本属于银行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然而,在此过程中,银行的身影始终忽隐忽现。
今年4月,江苏省再保融资租赁公司向中小企业投放融资租赁款项,但该租赁公司同样面临资金来源的难题,于是采取了和国开行江苏分行合作的模式。国开行主要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根据租赁公司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管理能力等,向其一次性承诺一定额度的贷款;另一种国开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担保措施,健全租赁公司信用结构。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国开行江苏分行还选择了江苏红足1等公司合作,贷款规模超过5亿元。
“(融资租赁公司)不跟银行合作的话要做大恐怕很难。”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近期的讲话尖锐、直接。
事实上,国开行江苏分行在融资租赁贷款中扮演的角色,恰是银行业的写照。“红足1公司往往依赖于商业银行和主要股东推荐客户和租赁项目。”一家上市银行同业负责人称,银行获得包括但不限于中间业务收入(咨询费、托管费等)、租赁公司存款等。
该负责人还介绍,包括给予融资租赁公司授信、消肿融资租赁资产规模等是银行和租赁合作的其他重要形式。今年该银行已和皖江租赁等多家公司合作,给予皖江租赁10亿元的同业授信。
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对银行的依赖很强。据了解,目前租赁公司融资渠道非常单一,主要依靠银行借款,部分租赁公司的银行借款占比达到80%甚至90%以上。
银行从中的获益如何?一个极端的例子是,近几年资金由宽松走向紧缩,由于银行贷款多为短期,租赁公司融资成本走高,租赁公司前几年租赁项目却是固定收入,以至于出现了租赁公司部分项目成本收益倒挂,沦为为银行打工的现象。
据上述银行同业负责人称,租赁公司还依赖于银行消肿和优化资产规模,途径为买入返售应收租赁款,在银行的同业业务中,虽然这一块并不如券商资管、信托收益权疯狂,但也是主要业务之一。
具体方式为,租赁业务大都有稳定收益,把债权卖给银行,反映在银行为买入反售模式,在回购发生前,租赁公司的资产就消肿了一大块,只占用“承诺”部分的资本,远低于租赁贷款。
目前这类合作规模庞大。一家股份行同业人士对记者称,他们和众多的租赁公司,现在算是租赁公司行业最大的供应商之一,给租赁行业提供了将近五六百亿的资金,今年计划做到一千亿。
#p##e#潜力万亿的保险债权计划
10月底,太平洋保险集团旗下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太平洋-天津公共租赁房债权投资计划”。该计划拟募集保险资金100亿元,投资于天津市“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公租房项目,投资期限10年。目前,该计划首期50亿元资金已募集到位,并即将投入项目建设。
同样在10月,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河南省首单保险资金债权计划,募资22亿元,期限7年,投资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下属子公司——永城煤电的项目建设。10月30日,光大银行温州分行与温州市交通投资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内容包括光大银行温州分行将为交投集团引入光大永明保险资金债权计划提供融资性保函。
一家大行的金融机构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该行正在和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推进利用保险债权计划这一创新融资方式,为皖北煤电集团公司提供长期融资支持,金额达20亿元。此外,投向安徽高速、合肥建投等金额达40亿元的保险债权计划项目也在推进中。
一系列苗头显示出保险债权计划发起正在提速,分羹银行基础设施贷款蛋糕。
今年10月22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管理暂行规定》称,债权投资计划投资的项目方资本金不低于项目总预算的30%,在建项目自筹资金不低于项目总预算的60%。
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对偿债主体限制大幅放松,与不动产合计20%的投资上限更易实现。发债主体没有级别限制,基础设施债权计划投资有望上升,投资收益率可达5%-6%之间,国泰君安研究报告对此点评道。
截至目前,保险业累计发行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已超70个,金额超过2000亿元。其中,仅年初以来就新增约500亿元。
保险债权投资计划的潜在市场不可限量。根据相关规定,保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和不动产投资计划的账面余额,合计不得高于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按照3季度末保险业6.9万亿资产计算,保险资金可投资这两部分的总规模为1.38万亿。
据记者了解,该类计划多为银行牵头,限于信贷规模和政策限制,银行让出这部分贷款市场,转而利用渠道大杯分羹利益。
“他们(保险资管)希望我们来给基础设施债权计划做担保,因为这些项目一般是我们银行牵头介绍的,我们会收担保费。”一位今年参与牵头保险债权计划的银行人士对记者称,担保同样占用银行资本,只是不占用信贷额度。
不过相比较直接发放贷款产生的利差收入,担保费明显逊色。对此,银行还有自己的一番算盘。上述人士透露,保险债权计划的资金一般一笔到账,而这些资金并不受银监会受托支付的限制,对于基础设施的承接方,也就是保险债权计划资金的使用者往往不会马上动用所有资金。
一般来说,公司会将债权计划资金存入牵头银行,由于债权计划期限一般都超过5年,这些资金将在银行的账户上缓慢使用。对于这笔优质、大额存款,没有银行不觊觎。同时,债权计划的使用方还会将还款账户同时开通,整个资金都要经过银行流动,“反正整个保险债权计划的钱都要在我们这循环。”上述人士称。
目前,国家开发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均在保险资金债权计划上有所斩获。
虽然手握4200亿元的银行授信,但是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中冶”,601618.SH、01618.HK)仅使用其中的20.6%,并且还在不断通过直接融资来偿还贷款。
近日,中国中冶发行了2012年度第三期短期融资券,规模40亿元,期限1年,发行利率4.46%。中冶表示,40亿元的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偿还借款,以降低借款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改善融资结构。
事实上,就在第三期短期融资券发行之前,中冶尚在存续期的直融规模已经不小:待偿还企业债券余额35 亿元,短期融资券余额74亿元,待偿还中期票据余额147 亿元,待偿还境外美元债券5 亿美元,待偿还超短期融资券余额100 亿元。
粗略匡算,直融与贷款使用额度的比例已经1:2,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
显然,采用这种直接融资方式的成本更划算,目前1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为6%,两者比较,上述融资成本相当于打了75折。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1.56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标签: